基础设置
因为我这里使用的版本为Kilo,所以这里只同步了Kilo的源,其他版本的源同步方法都一样
首先创建一台新的虚拟机,我这里的配置为双核处理器/2G内存/40G硬盘
将系统安装完成,然后按照架构设置中配置计算节点的网卡
编辑 /etc/network/interfaces
写入如下内容
|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0.0.1.5 netmask 255.255.255.0 auto eth1 iface eth1 inet static address 10.0.8.5 netmask 255.255.255.0 |
然后重启网络,并启用网卡
|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ifup eth0 ifup eth1 ifup eth2 ifup eth3 |
查看网卡配置是否正确
下载所需要的包
打包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18iEa 密码: 9hmd
如觉得下载的包不够新或者想与官方源保持同步,请直接看官方源同步部分
阅读全文…
基础部署
1.IP地址设置
首先将系统安装完成,然后按照
OpenStack部署小记-架构设置
中配置存储节点的网卡
编辑 /etc/network/interfaces
写入如下内容
|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0.0.1.40 netmask 255.255.255.0 auto eth1 iface eth1 inet static address 10.0.3.40 netmask 255.255.255.0 auto eth2 iface eth2 inet static address 10.0.8.40 net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0.0.8.254 |
然后重启网络,并启用网卡
|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ifdown eth0 ifdown eth1 ifdown eth2 ifup eth0 ifup eth1 ifup eth2 |
查看网卡配置是否正确
阅读全文…
基础部署
1.IP地址设置
首先将系统安装完成,然后按照
OpenStack部署小记-架构设置
中配置网络节点的网卡
编辑 /etc/network/interfaces
写入如下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 ----------------------------------------- auto lo iface lo inet loopback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0.0.1.30 netmask 255.255.255.0 auto eth1 iface eth1 inet static address 10.0.3.30 netmask 255.255.255.0 auto eth2 iface eth2 inet static address 10.0.8.30 net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0.0.8.254 # ----------------------------------------- |
然后重启网络,并启用网卡
|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ifdown eth0 ifup eth0 ifdown eth1 ifup eth1 ifdown eth2 ifup eth2 |
查看网卡配置是否正确
|
ifconfig eth0 ifoonfig eth1 ifoonfig eth2 |
阅读全文…
基础部署
1.IP地址设置
首先将系统安装完成,然后按照
OpenStack部署小记-架构设置
中配置计算节点的网卡
编辑 /etc/network/interfaces
写入如下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 ----------------------------------------- auto lo iface lo inet loopback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0.0.1.20 netmask 255.255.255.0 auto eth1 iface eth1 inet static address 10.0.2.20 netmask 255.255.255.0 auto eth2 iface eth2 inet static address 10.0.3.20 netmask 255.255.255.0 auto eth3 iface eth3 inet static address 10.0.8.20 net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0.0.8.254 # ----------------------------------------- |
然后重启网络,并启用网卡
|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ifdown eth0 ifdown eth1 ifdown eth2 ifdown eth3 ifup eth0 ifup eth1 ifup eth2 ifup eth3 |
查看网卡配置是否正确
阅读全文…
预先准备
本文章涉及的脚本
文章中的相关密码表,具体数值根据自己的环境进行设置
密码变量 |
密码的值(具体可以自行设置) |
用途 |
MARIADB_PASS |
123456 |
MariaDB Root密码 |
RABBIT_PASS |
123456 |
Rabbit 消息中间件用户密码 |
KEYSTONE_DBPASS |
123456 |
Keystone 数据账户的密码 |
KEYSTONE_ADMIN_PASS |
123456 |
Keystone Admin账户的密码 |
KEYSTONE_DEMO_PASS |
123456 |
Keystone Demo账户的密码 |
KEYSTONE_ADMIN_TOKEN |
使用如下命令生成
openssl rand -hex 10 |
Keystone 的Admin Token |
GLANCE_PASS |
123456 |
Glance 在 Keystone 的密码 |
GLANCE_DBPASS |
123456 |
Glance 的数据库密码 |
NOVA_PASS |
123456 |
Nova 在 Keystone 的密码 |
NOVA_DBPASS |
123456 |
Nova 的数据库密码 |
NEUTRON_PASS |
123456 |
Neutron 在 Keystone 的密码 |
NEUTRON_DBPASS |
123456 |
Neutron 的数据库密码 |
METADATA_SECRET |
123456 |
Neutron 的 Medatada 密钥 |
CINDER_PASS |
123456 |
Cinder 在 Keystone 的密码 |
CINDER_DBPASS |
123456 |
Cinder 的数据库密码 |
SWIFT_PASS |
123456 |
Swift 在 Keystone 的密码 |
SWIFT_DBPASS |
123456 |
Swift 的数据库密码 |
HEAT_PASS |
123456 |
Heat 在 Keystone 的密码 |
HEAT_DBPASS |
123456 |
Heat 的数据库密码 |
CEILOMETER_PASS |
123456 |
Ceilometer 在 Keystone 的密码 |
CEILOMETER_DBPASS |
123456 |
Ceilometer 的数据库密码 |
TROVE_PASS |
123456 |
Trove 在 Keystone 的密码 |
TROVE_DBPASS |
123456 |
Trove 的数据库密码 |
阅读全文…
闲来无事,花了一些时间把整个Openstack在虚拟机上部署了一次,遂整理一下记录一下整个部署过程
我部署是参考Openstack官方的文档依次进行部署的,该文档的访问地址如下
http://docs.openstack.org/kilo/install-guide/install/apt/content/index.html
文档的PDF版本下载地址如下
http://docs.openstack.org/kilo/install-guide/install/apt/openstack-install-guide-apt-kilo.pdf
系统架构
整个部署是用的我笔记本完成的,使用的软件为
VMware® Workstation 12 Pro 12.0.0 build-2985596
整个过程中我创建了5个虚拟机,分别用于内网源、控制、计算、网络、存储
虚拟机配置如下
内 网 源 CPU:1 * Core | 内存:2 GB | 硬盘:40 GB | 网卡:2块
控制节点 CPU:1 * Core | 内存:2 GB | 硬盘:40 GB | 网卡:2块
计算节点 CPU:4 * Core | 内存:6 GB | 硬盘:50 GB | 网卡:4块
网络节点 CPU:1 * Core | 内存:2 GB | 硬盘:40 GB | 网卡:3块
存储节点 CPU:1 * Core | 内存:2 GB | 硬盘:40 GB | 网卡:3块
使用的是 ubuntu-14.04.3-server-amd64 这个系统,源方面未作任何改动,使用的是官方源
计算节点的虚拟机开启了Inter-VTx/EPT或AMD-V/RVI虚拟化
阅读全文…
Why
在学习OpenStack的过程中,每次重装都要联网去下载相关的包,而这些又是位于国外的,速度相当慢,所以萌生了搭建本地源的想法,在查找了相关资料之后,将该方法记录于此
How Do It
先安装好一台CentOS服务器,,硬盘不小于50GB,网卡不低于千兆,配置方面过得去就OK
安装同步Repo源的相关工具,使用FTP,HTTP两种方式对外提供服务
首先是制作CentOS的本地源,按照系统版本去下载相关的ISO,,我这里使用的是CentOS-6.5-x86_64-bin.iso 解开ISO,保留Packages和repodata两个文件夹,如图所示
放置在centos65这个文件夹中
阅读全文…
故事设定
主角是一个想赚钱的管理员。
他的手里有着大量的物理计算资源,无限多的服务器啊,无限多的电力什么的,无限多的硬盘空间,无限大的带宽啊什么的(勿吐槽,反正一切是脑洞大开,不如让他无限大,文章的不严谨之处,还请谅解),而且这位管理员在计算机领域无所不能,写程序分分钟出货balabala,反正就是属性很牛逼就对了。
另外,这个管理员比较懒,什么东西都想以最少的操作去完成,但这个管理员写起来程序,无视一切….
阅读全文…
在学习OpenStack的过程中,感觉对整个OpenStack的架构稍稍有些了解,所以将这些记录下来,一来防止自己忘记,二来也可以对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本文章相关的灵感/说明/图片来自于https://github.com/yongluo2013/osf-openstack-training/blob/master/installation/openstack-icehouse-for-centos65.md
首先放几张图,详细的解释了OpenStack的架构
以及网络拓扑结构
方便了解整个架构
整个OpenStack由
控制节点,
计算节点,
网络节点,
存储节点四大部分组成
控制节点负责了对其余节点的控制,包含虚拟机建立,迁移,网络分配,存储分配等等
计算节点负责了虚拟机运行
网络节点负责了对外网络与对内网络之间的通信
存储节点负责了对虚拟机的额外存储管理等等
以下架构仅为本人理解,不尽完全,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阅读全文…
云计算,实际上就是把物理硬件资源最大化利用的一种方案,云计算建立在虚拟化的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做到多冗余备份,实时热迁移,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提供了稳定可靠并且比较节省资源的计算方案。最常见的虚拟机应用(VmWare Workstation,VmWare Player,VirtualBox之类)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云计算平台,将用户的物理机(宿主机)最为云计算资源提供平台,在此之上运行多个虚拟机执行不同的计算任务(应用,测试等等),实际上云计算,就是一个放大版的虚拟机软件平台,基于服务器的硬件资源,加上集群化运算,成倍提升运算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虚拟平台,虚拟出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做数据转发和过滤,虚拟出计算机做计算任务,实现一机多用,最大化利用硬件资源
阅读全文…
近期评论